(五)教材建设项目化
近年来,根据课程建设的一体化要求,组织骨干教师以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天水分公司国内接待和国际组团业务为原型,以任务驱动的理念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天水导游实务》课程并开发出版了《天水导游实务》配套教材;以甘肃观天下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综合业务运营为原型校企合作开发《旅行社计调实务》课程并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六)师资流动双向化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现有13人,其中7人为专职教师,6人为兼职教师,兼职比例占46.2%。专职教师中,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2人,占28.5%;副高级职称1人,占14.5%;中级职称2人,占28.5%。专职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及研究生学历者6人,占85.7%,均为“双师”型教师,并挂职旅游企业,其中3名教师为全国导游资格证甘肃省考区的现场考试考评员。兼职教师均为旅游行业专家或旅游企业总经理,中高级以上职称占100%。
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双向互通机制。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并挂职旅游企业,每年定期到企业履职,具有高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外聘人员的双重身份。兼职教师均为旅游行业专家或旅游企业总经理,中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具有企业业务骨干与高校外聘教师的双重身份。
聘请行业专家为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旅游学院专任教师为观天下国际旅游天水分社总经理、业务经理
建立骨干教师流动机制。多次派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院交流互访,学习借鉴双方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经验,以达到互助互赢的目的。
(七)就业(深造)平台多元化
在校期间可同时进行“专升本”。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在校期间,我院学生可选择同时攻读专升本,修够学分、考试达标后,即可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及学位。
校外实习基地提供更多就业渠道。旅游管理专业已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水市博物馆、甘肃观天下国际旅行社、甘肃丝绸之路旅行社、兰州饭店天水和谐园、山东蓝海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20多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提高了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保证就业率在90%以上。
落实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学生入校后签订就业协议。在校学习2年,第3年赴高铁上岗实习,毕业后前往高铁行业对应岗位就业,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